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更新日期
2022-05-29 19:04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教学领域
--
电话
65778007
官网
http://www.bisu.edu.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专业

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英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
日语学院日语
亚洲学院朝鲜语、印地语
欧洲学院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
中东学院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
高级翻译学院翻译
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商学院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经济学院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政党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
汉语学院汉语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简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佑、王文炯、舒雨等先生都曾在学校弘文励教。

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西面毗邻中央商务区(CBD),东面紧靠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近700人、贯培生近1400人。现设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中东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基础科学部、贯培学院和夏斗湖学院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现有藏书122万余册,年订外文原版报刊187种、中文报刊486种;电子图书100余万册;数据库129个,其中中文数据库43个、外文数据库84个,自建数据库2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5个(其中有26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旅游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别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5个(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北京市“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个(翻译、财务管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翻译、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日语)。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首都重大发展战略为重点,发挥学科优势,强化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服务与文化贸易、一带一路建设、公共政策翻译、对外文化传播、区域与国别研究、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等领域创新特色研究和高层次交叉人才培养,强化新型智库矩阵建设和咨政服务特色。现设有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思想教育研究院、中国动漫文创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资源与知识服务实验室等18个科研机构,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导刊》《跨文化研究》《阿拉伯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收费标准

学  费:外语类本科5000元/年人、非外语类本科4200元/年人。(如有变动以北京市批复为准)

住宿费:住宿费及住宿安排以录取通知书通知内容为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60%,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120余名,拥有外国专家60余名。学校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办学

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600余人,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与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巴拿马大学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以外语、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外语专业强调“技能领先,注重实训”,狠抓“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非外语专业依托优势外语教学资源和多元文化环境,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学生国际视野宽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从二外走出的数万名毕业生,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涌现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洪才、徐绿平,外交部原副部长程国平,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信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世军等一批政界、外交界、商界、文教界杰出人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

为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培养“外语+体育”复合型人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科字﹝2021﹞208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2022年计划继续招收优秀运动员(冬奥会项目优先),于9月保送进入北二外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专业学习,计划招生10人。2022年,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按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流程,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并根据报考点的时间安排进行确认。请考生首先仔细阅读《北京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生须知》以及《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可登录http://yz..cn或http://yz.查询),符合规定并满足以下条件后,方可选择我校

为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推免生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一、申请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具有推荐免试授权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并获得所在院校推荐免试资格,拥有其本科就读学校的推荐免试指标,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必须优秀,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同年级学生数的前列。本科阶段有论

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学术学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培养单位人数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基本理论文化与传播学院1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3外国哲学古希腊哲学文化与传播学院1近代欧陆哲学语言哲学010106美学西方美学文化与传播学院3比较美学与美育学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美学020204金融学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

亲爱的考生和家长:花红柳绿正当时,最美人间四月天。此刻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高考这场人生大考的最后决战,为两个月后的蟾宫折桂奋力一搏。伴随2022年招生季的到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考招生宣讲会与您相约“云端”,不见不散!风鹏正举梦起航,持笔作书续华章。2022年本科招生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北二外的招生舞台将精彩不断,欢迎各位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助力更多有志青年步入二外,成就经世之才!2022年,北京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

为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培养“外语+体育”复合型人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校保送录取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科字﹝2020﹞155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2021年计划继续招收优秀运动员(冬奥会项目优先),于9月保送进入北二外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专业学习,计划招生10人。2021年,我校对招生专业进行方向细分,届时请优秀运动员对专业方向进行确认,原专业保持不变。报名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无严重兴奋剂违规记录。(二)符合2021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