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采用教学方式,利用暑期班、交换访问、短期集中科研攻关等形式,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结合科研实践和学术训练,开展创新性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学术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科学和工程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在大数据处理、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人机交互技术方向上的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提高学生在团队中从事科研活动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的学术思维、宽广的学术视野、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结业学生能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成为致力于军民融合发展、大数据处理、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人机交互等系统研发工作的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培养规格
拔尖班原则上面向全校招生。依据拔尖班的培养目标,该班更加适合计算机及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使其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得到充分的训练,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凡在校全日制涉及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国防学院、制造学院、经管学院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在主修专业学有余力、且在大数据、可视分析与可视化、人机交互、军民融合领域有特长或爱好者,均可报名。其它相关相近的专业也可报名。进入拔尖班的学生应具备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学有专长和富有潜力的特点和优势,所有报名者均需参加计算机的相关能力测试,择优录取。
拔尖班按年度招收大学一年级本科生,每届录取35~60名学生,进入该班的学生主修专业、学制和总学分要求保持不变,由校教务处为学生建立拔尖班学籍。该班所属教学单位每学年末在教务处、学院网站、以及拔尖班运行网站公布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
学生进入拔尖班后,应遵守班级纪律,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强化数理和专业基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接受四川省教育厅军民融合大数据可视化创新团队和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实验室专业指导老师、优秀研究生、优秀高年级拔尖班学生、校外工程师等联合组织的课程修读和专项技能集训;自主组织科研项目团队、或加入团队教师科研项目,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相关学科学术竞赛;撰写科技论文、专利申请和技术报告;参与学术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三、培养模式
采用“1主+3辅”的立体培养模式,即以 “基础理论+专题研究+进阶实训+项目研发”为主线,培养学生掌握该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工程实践方法,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辅以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辅以联合培养、短期学习考察,分期分批将拔尖班优秀学生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名校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接受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培养学生开展前沿跟踪和交叉融合研究的能力;辅以灵活的课程选修、与主专业的课程置换等机制,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学生个性化方向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培养目标下的有领域知识、有科学素养、有学术灵魂、有实践技能的“四有”人才。
四、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
学制2年,修完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后,授予“大数据可视化”拔尖人才培养班结业证书。同时,拔尖班修读课程替代主修专业课程学分,每年高认定6个学分,累计认定不超过10个学分。
班级导师:吴亚东,教授,博导,负责培养方向把握、学生学术方向指导和职业规划。
班级负责人:陈华容,讲师,硕士,全面负责班级建设与管理。
五、工作时间安排
1、2018年3月1日前填写报名表,并发送到招生负责人邮箱。负责人:陈华容;E-mail:@***。
2、2018年3月20日前完成报名审核、选拔考试、面试、录取工作。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英语基础。
3、3月30日前完成班级档案及学籍档案建立工作。
附件1:西南科技大学大数据可视化拔尖人才培养班申请表.docx
附件2:西南科技大学大数据可视化拔尖人才培养班培养方案(2018版).docx
附件:
西南科技大学
大数据可视化拔尖人才培养班申请表
姓名 |
|
性别 |
|
学号 |
|
专业班级 |
|
E-mail |
|
联系电话 |
|
兴趣爱好 |
|
已修课程情况 |
课程名称 |
考核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面试时提供教务系统打印成绩单 |
何时何地参加过计算机类的比赛 |
|
何时何地获得何奖励 |
|
何时何地参与过什么学术活动、培训 |
|
研究兴趣及拟研究的方向(可多选) |
□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3D游戏开发 □人机交互设计 □数据分析处理与决策 |
负责人 审核意见 |
□同意申请□不同意申请 |
负责人签字: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