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科)
1.专业解读
1978年建校即设立化学纤维专业,1987年分为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工两个专业,1999年成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2015年专业目录调整为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本专业200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试点专业。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于(予)“辽宁省示范专业”荣誉称号。该专业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改性及高分子合成工艺的基本理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检测、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设备操作控制的工程技术。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强,可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成型等企业从事一线岗位生产运行、工艺技术操作、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等技术工作。
从通俗意义上讲,生活中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的材料凡是不属于金属材料和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剩下的材料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有机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分子材料。如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氨纶、涤纶、再生纤维素、锦纶、腈纶、棉、麻、尼龙渔网线、帆、户外衣服和用具)、塑料制品(汽车选材,以及管材、薄膜、电子、电气、家用电器、精密仪器等制品)、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属于合分子材料。
本专业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高分子科学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仿真实训课程,在大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大型反应釜中对学生进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和高分子合成实训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及高分子化工合成工艺及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2.专业特色
突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和改性方面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加工、聚合物改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本专业已经同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下属的聚酯厂、烯烃厂、涤纶厂,辽宁忠旺集团,营口银珠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仿真实训和大型实训装置。学校现有大型仿真室2个,其中拥有高配置计算机160台、大型仿真软件16套。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仿真软件有:化工单元操作仿真、聚丙烯合成工艺仿真、聚氯乙烯合成工艺仿真等。校内大型实训基地(包括8套化工单元实训装置。
本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现有专任教师19名(含双师型教师8人),从工厂外聘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2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辽化公司中青年骨干,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万层次)。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名、副高级工程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硕士学位6人。近4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主持完成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获4项辽阳市科研成果奖励,发明专利11项。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1篇,共50篇被收入三大检索。完成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获得校外科研经费160万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获得6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1门校级精品课和1门校级优秀课。本专业拥有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获2005年省级示范专业、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3.就业情况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大,就业率较高,毕业后可到省内外石化企业、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化工、轻化工、石油化工、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等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事一线生产工艺技术操作、DCS仿真控制室岗位、中控操作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工作。
原标题:2020年沈阳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