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2021年辽宁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21年07月13日17:45  辽宁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

 辽宁大学于1997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8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在全国获得了首批“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以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在辽宁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评估中位于全省第二名。本专业在2019年7月前隶属于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7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划归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公共管理学院成立后,师资整合,力量加强,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类别属于管理学类,专业所属学科为公共管理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是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性质、发展规律及管理工作一般规律的专业学科。学科内容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10名教师有海外、境外访学经历。其中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1人入选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辽宁省“兴辽人才”,2人为辽宁省特聘教授并进入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入选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支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突出的创新团队。

 经过多年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专业起步早,学科底蕴深厚

 上世纪90年代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始终追踪社会保障改革前沿问题,研究持久深入。获得相关各级课题100余项,其中包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30余项。

 (2)理论创新突出,名师荟萃

 独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相关理论被编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百千万工程”百层次人才、辽宁攀登学者、辽宁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特聘教授、“兴辽人才”等。

 (3)格局明晰,成果应用转化率高

 形成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与应用、养老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改革与贫困治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四大方向。放眼全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撰写的延迟退休方案、人口政策转型等大量咨政报告获国家及省市领导人批示。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标准”的培养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提出“创新、复合、、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方案上 “按二级学科招生,按一级学科培养”。本专业设置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打造了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5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出国进修或国外访学经历,教师积极投身于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拥有数十个校外实习平台,涉及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等部门,定期开展教师、学生、社会机构三方协作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活动。


原标题:2021年辽宁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招生专业
手机版:2021年辽宁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