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 总课时:128(80+48)第2学年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等内容。
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水污染控制工程 总课时:60(40+20)第3学年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各类型水污染治理工艺选择、治理原理、运行和管理。培养学生应对水污染的广泛性、多样性、严重性及水污染控制的复杂性、综合性有明确认识;针对具体行业污水,学生具有选择工艺流程的能力、工艺设计的能力,对污水治理工程运行管理的能力。
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总课时:56 第2学年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稀释法控制的原理及方法,并通过到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参观实习,了解清洁生产、大气治理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从大气污染控制的机理出发,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优选各种控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大气污染治理工艺设计能力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马广大、赫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总课时:56 第3学年
本课程讲授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类、特点、污染、控制途径,处理与处置技术,固体废弃物焚烧炉的原理、构造。培养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类、特点及控制途径、熟悉处理与处置技术,并对固体废弃物焚烧炉进行工艺计算和工艺设计的能力。
5、环境质量评价(EvaluationofEnvironmentalQuality)总课时:30第2学年
从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讲述了环境质量评价学的理论基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风险评价为主要内容讲述了环境质量评价学理论的应用方法,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教材:《环境质量评价学》,叶文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6、环境生物学 总课时:80 第2学年
本课程主要讲授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危害,生物监测方法、生物净化方法等。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监测方法及生物净化方法,能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进行废水生物处理的设计、运行、管理等能力。
7、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Ecology)总课时:45 第1学年
本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生态工程的理论与设计方法等,通过现场实习,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环境评价与管理 总课时:60 第3学年
本课程主要包括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对某一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并能编写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9、环境规划与区划(EnvironmentPlanningandDivision)总课时:45第3学年
本课程让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编制程序和基本思路,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要点和基本方法,弄清城市和省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方法,掌握环境规划实施的具体环节和具体方法。教材:《环境规划学》,郭怀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