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培养方案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1-07-17 01:40:00 解决时间:2021-02-26 19:49

满意答案

四、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数理基础课程、生化基础课程、哲学基础课程、文史基础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修读相关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融通与转移能力,激发学术志趣。

2.配备一流师资,组建高水平教师和导师团队。坚持校内与校外并举、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建设一支由本校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热情、肯投入的一流师资队伍。设立“首席导师、新生导师、学业导师和人文导师”四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在人生引导、志趣激发、学业指导、素养提升、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小班研讨课,以高质量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探究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深度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神。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

4.本硕博相衔接,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阶段前移。建立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融贯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本研课程设置,形成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标准、修读要求、选课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潜力,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构建完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从优秀本科生中选拔直博生。

5.促进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学科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鼓励和支持学生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和双学位项目,课程主要集中辅修领域内的核心课程。创造跨学科研究条件,依托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组建高水平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支持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多层次融合、跨学科多交叉融合、全球化多方位融合的三大融合机制,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和深造创造条件。

6.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搭建学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紧缺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实施强基计划各专业都将根据自身特点和特色,利用好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7.实施动态进出,健全质量控制机制。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养、学术兴趣、创新潜质为核心,每学期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考查。每年一轮形成性考核,进行多主体、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素质评估,将部分不适应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进行分流。建立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完善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

答案来源于: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21-02-26 19:49

类似问题答案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案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强基计划人才培养,以支撑和引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目标,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结合学科优势,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总体培养方案
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开展暑期学校,培养跨学科交叉人才
6.开展暑期学校,培养跨学科交叉人才北大数学和东京大学、首尔大学、莫斯科大学四校合办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均为直达研究前沿热点的先进课程。首届国际暑期学校在北大举办,第二届在东京大学举办,学院资助了15名学生参加,使其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开阔学术视野。学院正积极筹备与外部学科的交叉性课程,将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阅读详细内容)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工智能方向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毕业生未来发展
五、毕业生未来发展实行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毕业生通过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考核后均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学位。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的学生,研究生阶段视个人研究兴趣可接受数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中从事与前沿理论创新、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系统研发等工作;毕业生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源泉,(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本研一体化培养
2.本研一体化培养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个性化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考虑学生本硕博衔接后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方向,提供组合套餐供学生选课参考。学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意愿选择套餐。通过对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的衔接贯通,一方面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符合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专业教育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抽象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作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其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和概率论四高课程,同时开设常规班和荣誉课两类,分层次加强不同水平学生的专业基础。各专业方向之下分别开设若干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同时开设大量专业任选课程和研本课程。(阅读详细内容)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