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空调
食堂
个数
食物品种
人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核心,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教师教育人才。在聚焦师范教育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促进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带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树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800余项;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6.24%、94、29%和95.55%,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教育学、数学、生态学三个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五年来(2014年-2018年),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5项,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338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198项;自然科学类项目148项,人文社科类项目192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数量为366篇,CSSCI收录140篇,SCI收录218篇、EI收录51篇、CPCI(ISTP)收录7篇;出版专著63部;获得专利共17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连续四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17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获得“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称号。
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创建1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个校地协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3个校级教育实验区,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6所附属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广东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我校参加过校长培训,50%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过教师培训。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基层,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在省内有较大影响,教师教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获得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办学有新进展,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完成,成为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学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范院校。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住宿条件
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
空调
--
食堂
个数
--
食物品种
--
人均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核心,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教师教育人才。在聚焦师范教育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促进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带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树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800余项;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6.24%、94、29%和95.55%,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教育学、数学、生态学三个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五年来(2014年-2018年),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5项,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338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198项;自然科学类项目148项,人文社科类项目192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数量为366篇,CSSCI收录140篇,SCI收录218篇、EI收录51篇、CPCI(ISTP)收录7篇;出版专著63部;获得专利共17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连续四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17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获得“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称号。
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创建1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个校地协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3个校级教育实验区,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6所附属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广东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我校参加过校长培训,50%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过教师培训。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基层,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在省内有较大影响,教师教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获得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办学有新进展,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完成,成为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学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范院校。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