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内容可能包含第三方网址,请学生确认是否已经过期,请学生们注意保管好自身财产,不要网上给陌生网友转账,需要报名请到学校缴费,否则后果自负!
学校网址http://www.***.cn/cenweb/portal/user/anon/page/GHGY_HomePage.page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现代金融管理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够在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涉外金融机构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投资管理及业务经营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本专业共开设22门课程,其中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货币银行学、金融法律法规、金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股票投资学、债券投资学、外汇投资学、基金投资学、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业务实务、商业保险学、家庭投资代理等课程。
1980年8月23日,为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的指示,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地方工会应积极举办职工大学的要求,北京市总工会向中共北京市委上报了《关于举办北京市职工大学的请示报告》。同时成立了北京市职工大学筹备组,开始筹备工作。同年10月17日,经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会同北京市政府文化教育办公室、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工农教育办公室研究同意,批准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北京市职工大学成立。北京市职工大学以办大学专科为重点,主要招收本市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在职职工。校址暂设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并在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附设三所分校。
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于1980年10月开始招生,经考试录取新生885人,并于1981年2月16日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首次开学典礼。1981年12月9日,根据全总关于职工业大不设分校的通知精神,三所分校不再隶属职工业大,而归属各区工会。
1983年2月18日,北京市职工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成为国家正式承认的独立设置的高校。1984年9月1日,北京市职工大学更名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9月8日,北京市计委批复,正式批准在陶然亭路53号市总干校院内建职工大学新校舍。从1980年至1985年,建校5年,已有22个班、共计1,081名大专生毕业(不含分校)。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首都经济建设,旨在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实务,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现代企事业会计工作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技能、方法的培养,造就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毕业时,可取得会计证、电算化证。课程设置:本专业共开设22门课程,其中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概论、经济法、财政与金融、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与实务、财务管理与实务、审计与实务、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法与资产评估等课程。
1986年11月7日,北京市总工会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两校领导成员会议,宣布了北京市总工会党组关于两校合并的决定,即两校组成一个领导班子,人、财、物统一管理,沿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名称,保留北京市总工会干部学校的名称(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学校承担工会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的双重任务。在领导体制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民主管理。两校合并,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突出工会办学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合理的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多功能的作用,提高办学水平,增加效益。1986年11月24日,陶然亭路53号职工大学新校舍基本落成,在文化宫的原职工大学随即迁入新校舍。
1987年,新组建的职工大学领导班子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为首都建设服务、为工会建设服务、为职工学习服务”的办学宗旨,提出以坚持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扩大办学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力争把学校建成全国工会系统的职工高校。
1992年3月,学校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职工大学”称号;8月,又分别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国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
在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学校又从实际出发,不失实机地调整了办学重点和办学规模。从1992年起逐步形成了“优先发展工会干部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岗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
九十年代后期,学校紧紧围绕“五年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不断探索,挖潜创新。市总工会多次指出,“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工会办学特色,坚持开门办学,严谨治学,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工会干部教育的针对性,真正通过培训使工会干部有所收获。”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市总工会拨专款对学校南楼进行全面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997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校”。
1999年12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学校”。
200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干部培训先进单位”。
1997年至1999年,培养大专毕业生1,407名、中专毕业生430名,培训工会干部10,272人次,职工岗位职业技术培训16,600余人次。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校网址
下面内容可能包含第三方网址,请学生确认是否已经过期,请学生们注意保管好自身财产,不要网上给陌生网友转账,需要报名请到学校缴费,否则后果自负!
学校网址http://www.***.cn/cenweb/portal/user/anon/page/GHGY_HomePage.page
金融投资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现代金融管理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够在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涉外金融机构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投资管理及业务经营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本专业共开设22门课程,其中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货币银行学、金融法律法规、金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股票投资学、债券投资学、外汇投资学、基金投资学、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业务实务、商业保险学、家庭投资代理等课程。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建立和发展1980年8月23日,为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的指示,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地方工会应积极举办职工大学的要求,北京市总工会向中共北京市委上报了《关于举办北京市职工大学的请示报告》。同时成立了北京市职工大学筹备组,开始筹备工作。同年10月17日,经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会同北京市政府文化教育办公室、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工农教育办公室研究同意,批准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北京市职工大学成立。北京市职工大学以办大学专科为重点,主要招收本市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在职职工。校址暂设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并在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附设三所分校。
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于1980年10月开始招生,经考试录取新生885人,并于1981年2月16日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首次开学典礼。1981年12月9日,根据全总关于职工业大不设分校的通知精神,三所分校不再隶属职工业大,而归属各区工会。
1983年2月18日,北京市职工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成为国家正式承认的独立设置的高校。1984年9月1日,北京市职工大学更名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9月8日,北京市计委批复,正式批准在陶然亭路53号市总干校院内建职工大学新校舍。从1980年至1985年,建校5年,已有22个班、共计1,081名大专生毕业(不含分校)。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首都经济建设,旨在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实务,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现代企事业会计工作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技能、方法的培养,造就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毕业时,可取得会计证、电算化证。课程设置:本专业共开设22门课程,其中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概论、经济法、财政与金融、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与实务、财务管理与实务、审计与实务、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法与资产评估等课程。
两校合并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改革与发展1986年11月7日,北京市总工会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两校领导成员会议,宣布了北京市总工会党组关于两校合并的决定,即两校组成一个领导班子,人、财、物统一管理,沿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名称,保留北京市总工会干部学校的名称(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学校承担工会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的双重任务。在领导体制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民主管理。两校合并,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突出工会办学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合理的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多功能的作用,提高办学水平,增加效益。1986年11月24日,陶然亭路53号职工大学新校舍基本落成,在文化宫的原职工大学随即迁入新校舍。
1987年,新组建的职工大学领导班子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为首都建设服务、为工会建设服务、为职工学习服务”的办学宗旨,提出以坚持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扩大办学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力争把学校建成全国工会系统的职工高校。
1992年3月,学校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职工大学”称号;8月,又分别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国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
在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学校又从实际出发,不失实机地调整了办学重点和办学规模。从1992年起逐步形成了“优先发展工会干部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岗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
九十年代后期,学校紧紧围绕“五年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不断探索,挖潜创新。市总工会多次指出,“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工会办学特色,坚持开门办学,严谨治学,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工会干部教育的针对性,真正通过培训使工会干部有所收获。”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市总工会拨专款对学校南楼进行全面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997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校”。
1999年12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学校”。
200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干部培训先进单位”。
1997年至1999年,培养大专毕业生1,407名、中专毕业生430名,培训工会干部10,272人次,职工岗位职业技术培训16,600余人次。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